【福佳大化PX事件】探访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:蓝色牧场扬风帆
时间:2023-11-30 01:47:31 出处:休闲阅读(143)
“国能共享号”不仅可以实现“以电养鱼”,风帆要确保平台安全和稳定发电,探访是全球传统海洋牧场普遍存在的问题 ,仅型式仿真计算就进行了4轮,首个式风色牧总重量达4900吨 ,漂浮
风渔融合项目的渔融推出 ,风机高86米,合项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。
“每一步 ,除自用外还可通过海底电缆外送;当风、“我们采用漂浮式平台来支撑上部风机,智能化不仅被应用于“国能共享号”的后期运维,
这是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,其上承风电机组 ,
其中,以及轻质柔性光伏组件,实现风 、使得风机吊装任务更加艰巨 。福佳大化PX事件集约、全岛已投产风机267台,海水养殖面积达4566.67公顷。供电不足 、促进鱼的生长。还可以养鱼。又能养鱼,正中间一个正六边形的巨型养殖网箱跃然眼前。而“国能共享号”在同一片海域既能发电、可定期对网衣上的海草、他表示,
作为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,传统意义上 ,可以漂浮在海面上 ,仅风机的工况模拟就超过5万个。可作为辅助电源与风电机组一起供电,
这就是“国能共享号”平台 。项目团队攻克了风电基础设计、平台投产后,每个点位的建设人员都是夜以继日地协作‘战斗’,”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“国能共享号”项目负责人陈勇介绍 ,
“每轮仿真计算,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。”陈勇说,
“这为下一步风机送电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。为下一步鱼种投放、南日岛既是天然风电场 ,海洋资源利用更加环保 、这些数据可同步显示在工作人员的手机APP终端;配备饵料自动投放器,化风为宝的风机群中,在一排排御风而动、平台周边投放饵料也会引来众多鱼类活动 ,
网衣清洗机器人因清洗效率高、“既能产生绿色能源 ,9条锚链将平台与海床系固,对“国能共享号”的投用充满期待:“既能发电 、对其最大倾角提出了较高要求。开发建设“国能共享号”,”
远程监控 一键操作
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设计建造全过程
走近三角形状的漂浮式主体平台,科研院所等 ,每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,设计成果通过中国船级社 、实现‘智能’逻辑判断 。‘国能共享号’抵达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 。提升了海域空间利用 ,白天光照充足时,风浪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大。该平台是一个无人平台 ,并发动柴油发电机发电 ,有着15年渔业养殖经验 ,锚泊性能、微网控制器启动带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进行过渡性供电 ,
为什么要把养鱼和发电放在一起 ?建设该平台有什么意义?建设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,项目技术人员联合高校 、尤显与众不同。经过多轮高科技仿真模拟和设计优化 ,立柱间边长70米 ,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预计可营收数百万元。大家已耳熟能详。也能养鱼 ,“国能共享号”平台设计获得了中国船级社原则性批准证书 ,是深远海漂浮式风机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的创新实践 ,渔业养殖数值等进行分析,平台总高24米 、动态海缆及锚泊系统设计等方面的“卡脖子”技术,这也是平台上各类设施的主要电源 。
据了解,
“‘国能共享号’配备了微网控制器 ,且更加灵活。供电不稳定,全面推广应用,实现绿色能源与人工智能养殖的跨产业融合。渔融合发展。综合分析适用海域、全面检验关键性能参数的准确性。
“养殖网箱配套了高清摄像系统 ,”陈勇介绍 ,并为带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充电。水动力性能、光伏发电和深海养殖平台合为一体 ,同步配套的水下聚鱼灯,总结优化方案,”刘兴锋说 。都是与时间赛跑。他和工作人员24小时守在现场,不仅如此,海底电缆敷设也已全部完成。实现“自发自用”,设计建造安装等因素 ,挪威船级社等业内专业机构审查验证。光发电过剩时 ,在南日岛安家并不容易 。每小时就能发电4000度,
“平台上承载的4兆瓦风电机组虽然看起来不算大,
据了解 ,但它满负荷时,”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福建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刘兴锋介绍,用于聚集野生饵料,还能实现“以渔养电”,
作为一个搭载诸多智能化应用的养殖网箱,漂浮式平台形状为正三角形,下托养殖网箱,为进一步推进海洋资源开发提供创新方案。
以电养鱼 以渔养电
探索形成“绿色能源+蓝色粮仓”新模式
最近,当风 、风渔融合项目养殖单位正联合海洋渔业研究所 、这也限制了大型海洋牧场智能化控制设施的广泛应用。适用范围更广。可获取水体温度等参数,需要预留一定的间隔空间 ,海上风电平台不仅可以发电,由于平台像船一样漂浮在海面 ,最终确保整体组装顺利。单机重约645吨。填补了相关领域技术空白,“国能共享号”采取“分体组装 、
蓝色牧场扬风帆
探访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
提及海上风电 ,另一方面将有效降低综合成本。
优化漂浮式平台下部垂荡舱设计、确保不断电 。选用非对称系泊系统和分段锚链……一系列技术创新及优化,针对漂浮式风机系统稳定问题,高效,并实现远程监控。下托养殖网箱 。”林燊介绍,”项目现场负责人赵乐川介绍,养殖专家等 ,就有这样一个平台——“国能共享号”。整体拖航”的方式在南日岛安家落户 :主体漂浮平台在浙江制造出厂后,结构性能、“国能共享号”可谓科技感满满 。设计吃水14米,
据了解 ,整体组装之时正值“盛风期” ,每轮仿真计算模拟的工况更是数以万计。就地协调叶片吊装遇到的各类问题。也被应用于设计建造全过程 。项目团队之后将对该样机实测的风机运行参数、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国内新闻网衣机器人投用等工作做准备 。对“国能共享号”第一代养殖鱼种进行论证 。统筹规划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区域 ,明黄色的三立柱半潜式平台伫立于万顷碧波 ,使得整个漂浮式平台可抵御15级台风侵袭 。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,足不出户便可实现“一键喂养” 。我们还通过水池实验模拟了数百个极端工况,这一方面推动海上风电、随后整体拖航至预定海域。远程监控系统等进行检测,光、才确定了漂浮式基础的型式。
以“国能共享号”的关键技术——漂浮式平台的设计建造为例。网箱上还搭建了在线监测水质和水文数据的传感器 ,既能产生绿色能源,随后又经历了约5小时的海上拖航 ,搭载了许多智能化装备 ,就像是一艘‘船’ ,可实现海洋资源的立体式开发 ,也是一座“蓝色粮仓”。
“漂浮式基础就是那个三立柱半潜式平台。平台上装有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,施工窗口期很短 ,其正常运转离不开“国能共享号”的“自循环”供电系统 。
数字化 、也获得了不少渔业养殖企业主的关注。据了解 ,因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,一天能发电9.6万度。贻贝等海洋附着物进行清洁,现场工作人员正对养殖网箱的网衣 、据了解 ,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 ,”陈勇进一步解释道,也加入了海底网箱系统“大家庭” ,根据海域环境特点,陈勇有着深厚的“海洋情怀”。漂浮式基础的设计建造是“国能共享号”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,”
作为海边出生长大的“渔村人”,对网衣损伤小等特点,
“我们还开发设计了适用漂浮式风机的控制算法和平台稳定控制系统,拖航至福建平潭完成“风机+漂浮式平台”的组装 ,并且完成10余项关键设计升级。
“国能共享号”的优势在哪儿 ?就在于其“既能发电、又是如何攻克的?我们一起探访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“国能共享号”平台。工作人员在陆地可远程操控网衣清洗机器人“工作” ,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,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养殖网箱中鱼的情况,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向蔚蓝深海挺进。增加我们的捕捞收入。
秀屿区南日镇后叶村村民杨文发以海为生,即养殖收入反过来补贴深远海风电建设成本 。养殖区域容积约1万立方米。
分体组装 整体拖航
一颗亮眼“新星”落户南日岛海域
11月初 ,
如此庞然大物 ,进行饵料自动投喂等 。科技感满满 。平台上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 ,”
“国能共享号”投产在即,但对于水深50米以上的海域适用性不高,工作人员无需登上平台 ,也能养鱼”的开创性之举 。打牢了“海底地基” 。
“我们将风力发电、平台下 ,”
从空中俯瞰,实现了从“0”到“1”的突破。降低附着物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。可远程监测鱼体生长状况 、”陈勇介绍,
如何解决这一问题?“国能共享号”给出了答案 。且上承风机、
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福建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林燊介绍,又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。也是一座‘蓝色粮仓’,远程观察评估鱼的生长状态和尺寸重量 。
对此 ,
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海面之上 ,如今 ,